麻豆做爱

前三季度晋江市经济运行情况
时间:2025-11-04 17:09 浏览量:

      今年来,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持续深化拓展“1+6”专项行动,着力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、稳预期,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韧性增强。

     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前三季度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68.23亿元、同比增长6.3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5.44亿元、增长4.8%,第二产业增加值1589.57亿元、增长7.0%,第三产业增加值1063.23亿元,增长5.1%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0.6∶59.6∶39.8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.4%、69.3%和30.3%。

      一、农业生产保持稳定

      前三季度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.71亿元、同比增长5.1%。

      从行业看,渔业产值19.42亿元、增长6.0%,对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9.2%;种植业产值6.21亿元、增长4.2%;畜牧业产值1.52亿元、增长1.6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.55亿元、增长4.1%。

      从产量看,蔬菜、水果产量分别增长3.1%、9.9%。肉蛋奶总产量6309.78吨、增长2.0%,水产品产量20.27万吨、增长5.1%,其中,远洋捕捞同比增长44.1%。

      二、工业发展势头稳健

      前三季度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6%。

      一是超七成产业正增长。前三季度,34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、增长面达73.5%。

      二是传统产业积蓄增强。前三季度,传统优势产业体量占全市近八成,增加值增长6.7%,增量贡献率达63.2%,四大产业均实现正增长,其中:纺织产业增长13.7%、鞋服产业增长6.0%、食品产业增长2.8%、建材产业增长0.3%。

      三是新兴产业逐新而上。前三季度,三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.4%,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.8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增长2.2个百分点。其中,医疗健康产业增长31.4%;智能装备产业增长8.5%。

      四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。前三季度,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.2%,单位产值能耗下降8.2%。其中,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4.4%。

      三、第三产业稳步增长

      前三季度,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63.23亿元、同比增长5.1%,拉动GDP增长1.9个百分点。

      一是批发零售业贡献突出。前三季度,我市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达54.9%,限上批零业销售额增长13.4%。从支柱产业看,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累计销售额增长22.7%,占全市销售额比重为34.8%,拉动限上销售额增长7.3个百分点。从龙头企业看,全市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达752家,累计销售额增长18.4%,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增长16.2个百分点。从新生市场主体看,2024年新增的236家限上批零企业,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133.4%,拉动限上销售额增长3.3个百分点。

     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。前三季度,全市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29.25亿元、增长20.5%。其中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8.91亿元、增长24.0%,占全市比重达64.6%,增长贡献率达73.4%;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9%,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5.4%,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5%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.4%。

      三是文旅市场热度不减。前三季度,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33.1万人次、增长11.5%,国内旅游花费184.2亿元、增长11.3%,带动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1.5%。

      四、消费市场持续火热

      前三季度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88.71亿元、同比增长6.2%。其中,限上零售额365.38亿元、增长9.8%。

      一是民生刚需筑牢消费增长根基。前三季度,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70.5%。其中,肉禽蛋、水产品、干鲜果品类表现尤为突出,增速分别高达153.8%、93.7%、133.1%。

      二是绿色升级激活市场消费动能。前三季度,以旧换新等政策成效显著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1.1%,其中1级、2级能效商品增速达72.4%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6.9%,节能与智能商品成为消费新趋势;新能源汽车零售同比增长48.2%,绿色出行理念加速渗透,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结构向低碳化、高品质方向转型。

      三是多元热点拓宽市场消费场景。前三季度,一方面,健康消费需求持续攀升,健身、户外运动等成为新潮流,文体消费快速崛起,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4.1%,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617.2%;另一方面,随着国际金价走高,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长63.4%。

      五、项目投资势头良好

      前三季度,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%,其中,项目投资(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)增长15.2%。

      一是工业投资强劲带动。前三季度,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8.8%,比全市投资高出13.8个百分点,对全市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215.6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.8个百分点。

      二是建安投资有效支撑。前三季度,全市建安投资同比增长7.9%,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近七成,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7.1%。

      三是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平稳增长。前三季度,在“两新”政策带动下,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6.6%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.5%,对全市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35.7%。

      四是民间投资保持活力。前三季度,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.9%、占全市投资比重75.3%,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,增速达30.8%。

      六、财政金融平稳有序

      一是财政收入总体稳健。前三季度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8.30亿元、增长0.4%;其中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.96亿元、增长0.4%。

      二是金融存贷款保持增长。9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15.70亿元,同比增长10.5%;本外币贷款余额2671.92亿元,增长6.9%;存贷比达76.0%,下降2.6个百分点。

      七、城乡差距持续缩小

      前三季度,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155元、同比增长5.1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51元、增长4.8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38元、增长5.7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1.90,比上年同期缩小0.02。

 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