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做事要先立德,教书要先育人。”这句从外公口中传下的家训,在庄毓敏家已延续三代。从60年代乡村教育拓荒,到如今用5G教室创新教学,这个有着5名教师的教育家庭既见证了晋江教育发展的变迁,更把育人的初心使命刻进了血脉里。今天的“弘扬教育家精神 守耕三尺讲台”系列报道,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庄毓敏一家教书育人的故事。
晋江市实验小学教师 庄毓敏:大家好,我是晋江市实验小学的庄毓敏。我的家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,三代人里共有五口人投入教育事业,这份教育情结早已融入血脉中。我的外公是一名乡村教师,他守着破旧土坯房教室,带着孩子去学天地人,并把他这种真善美的理念传递到每个孩子的心中。我的父亲是一名初中物理老师,他的课堂中不只有定理公式,还有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细致引导。而我的妈妈她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,她很热爱唱歌跳舞,所以她的课堂也是充满活力的,她像阳光一样照射在每个小孩子的心里。我和我的嫂子传承了我们这份教育初心,我是一名英语老师,我比较喜欢创新,会尝试用项目式学习,去尝试用5G教室来把我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。
庄毓敏的外公是家里教育火种的点燃者。土坯房当教室,学生凑在一块就能上课,这是外公那个年代教育最真实的模样。而他常挂在嘴边的“教育能改命”,成了这个家最早的教育信仰。
庄毓敏妈妈 西园街道版筑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王清辉:他说我是一名老师,我图的就是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学,让他接受一些教育。因为教育能改变孩子的命运。所以在他的影响下,我说以后我长大了我的职业也是要当老师。至于我孩子的,我说当一个老师,你不但能教孩子的知识,重要的是教他怎么做人,是比什么职业都重要。
1981年走上讲台的王清辉传承了父亲的这份教育信仰。而王清辉和丈夫也见证了晋江教育事业发展的变迁。如今,庄毓敏和嫂子接过了接力棒,成了家里的第三代教师。作为一名英语老师,她把“教书先育人”的家训,变成了课堂里的一个个细节。
晋江市实验小学教师 庄毓敏:我们三代人都认同的教育理念就是教书要先育人。我外公常说就是做事要先立德,我的爸爸妈妈他也会把这种责任和爱教会给孩子。而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,我会将育人目标融入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,比如我们现在新的教材有一课是family helps,我就教孩子我们要学会承担,要分享。
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,庄毓敏琢磨出分层教学,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。时代在变,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,要让孩子喜欢学、学得好,庄毓敏把AI科技融入课堂。
晋江市实验小学教师 庄毓敏:我觉得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会经常有学生跟你说,老师我很喜欢你。然后多年后会有学生给你发信息说,老师我也想当像你一样的老师。然后会有学生跟你分享说,老师你当年教我的这些记单词办法很好用,我现在还在用。这种被记得被影响的感觉是教育这份职业独有的温暖。
从土坯房到5G教室,从手抄考卷到AI教学,60年里,庄毓敏一家见证了晋江教育的蝶变,但不变的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信念: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,用爱和责任,陪他们走好成长的每一步。
庄毓敏妈妈 西园街道版筑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王清辉:要教好书就要先育好人,先育人再教书。这是我为什么当老师,你能够把孩子培养好,反正孩子只要是培养好,不管他会读书不会读书,他在这个社会上他都有立足之地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