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豆做爱

《中国绿色时报》头版刊文!晋江践行“两山”理念成效→
来源:中国绿色时报微信公众号 时间:2025-08-29 11:02 浏览量:

    8月28日

    中国绿色时报头版刊文

    《践行“两山”理念 建设美丽晋江》

    聚焦晋江践行“两山”理念成效

    全文如下↓↓↓

    福建省晋江市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,传承创新晋江经验,立足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自然资源禀赋,深入挖掘绿水青山蕴含的综合价值,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,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新晋江。晋江相继荣获福建省森林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生态市、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市等称号。

    量质防并重 厚植生机勃发的绿美家底

   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。晋江的森林资源体量小,十分珍贵。晋江把高质量发展和科学绿化要求贯穿到生态保护治理全过程,统筹扩增量、提质量、防变量,全力守护绿色资源,牢筑两山转化的基底。

    林业园林融合,推进城市乡村绿化美化

    将林业生态治理与园林景观提升有机融合,以山、水、城联动一体绿化,推进森林进城、花园下乡、园林上山、绿满晋江,积极营造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绿美景观。近5年,新改扩园林绿化3060亩,植树造林2.7万亩,建成省级森林村庄7个,持续打造一山一水慢道系统28.5公里,晋江南岸公园、八仙山公园、晋阳湖公园等一批山水公园化项目相继建成投用。2024年,紫帽山7.6公里健身步道被中国田协确定为全省首条四星级健身步道。

    蓝碳绿碳共建,推进森林质量稳步提升

    探索专班+国企蓝碳模式,以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为载体,实施海岸生态提升6.2公里,对海岸生态实行区域化改造,累计种植红树林2912亩。该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和2025年中华环保联合会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。践行绿碳模式,5年完成山体生态修复1.5万亩,连续17年开展全民动员,绿化晋江行动,创新智造名城·码上成林线上义务植树尽责形式,推进房前屋后、四旁四地、流域周边及重要水源地绿化。2023年,获全国第十一届母亲河奖

    防火防害统筹,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

    统筹人防+物防+技防+机制防森林防火力量,构筑森林资源保护监测体系,强化重点时段管控,连续4年实现零火灾。为遏制互花米草蔓延,采用水淹防控+种植替代综合治理方式,完成除治7635亩。围绕拔除松材线虫病疫区目标,构建治、防、改、检、封、罚立体化防治体系,累计消除疫情发生面积5030亩,2024年提前撤销疫区,获评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。


    管提用一体 营造可感可及的绿意空间

  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,是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核心追求。晋江聚焦“管绿、提绿、用绿”一体推进城市造绿,促进城市绿色有机更新和内涵式融合发展,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
    模式化管养,精美呈现绿化环境

    采取国企化运营,将全市1.65万亩市管城市绿化划分片区网格,实施专项行动,推进标准段创建、示范段提升、亮点段改造、薄弱段整治、外协段联动,城市绿化养护实现网格运作规范化、分类施策精准化、比争赶超常态化,形成责任明确、架构清晰、运行平稳、考核有力的城市绿化管养新格局。截至目前,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.29%,绿化覆盖率44.05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.6平方米。2024年,晋马最美赛道”——世纪大道亮相,市民出门见绿、徒步见景,感受多彩季相的城市绿化景观风貌。

    迭代式更新,精准提升绿化功能

    坚持需求导向,渐进式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绿化,利用城市闲置地创造绿色休闲空间,建设街头绿地”“口袋公园,推进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;加强儿童友好城市规划,增设儿童友好型游憩设施;推进城市绿化适老化改造,创造老年友好生活环境。5年来,新增口袋公园”34个、亲子乐园3个,完成公园适老适幼化改造7000平方米。

    多场景融合,精致增长绿化价值

    全面摸排梳理城市生态本底,探索融合生态旅游、自然教育、科学研究、主题活动等形式的生态资源发展模式。持续打造呼吸秘境紫帽山浴仙池营地,开展放飞山野、热闹市集、星空露营等活动,假期景区日均人流量超万人。在蓝色海湾巨蛋登塔远眺,红树林连绵成片,鸟翔鱼嬉,成为观鸟爱好者和中小学生科普研学的新晋网红点,晋江拥有围头湾、深沪湾等全国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3处,全市共监测记录鸟类229种。安平桥公园以古桥湿地展现宋元泉州港繁荣贸易,2024年上演利郎青年商务大秀,斩获上海国际广告奖金奖。


    企研社联动 激发改革创新的绿色活力

    多年来,晋江作为全国十强县市,民营经济十分活跃。晋江充分调动本地企业、科研院校、社会团体等积极性,让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,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

    01机制赋能,促进林地有偿使用

    在全省首创林地布局优化举措和林地指标运营改革,联动本地国企搭建全市林地指标运营平台,用林主体按照“占一补一”原则缴纳林地使用费用,专项用于林地储备地块造林、管护,打造“指标生成—市场交易—收益反哺”的闭环运行模式,推进林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资产价值有效激活。2023年以来,通过耕地恢复、土地整治调出林地3227亩,依法调入林地1433亩,完成林地指标交易23宗,总金额1696万元。

    02文化赋能,强化多方合作共赢

    与红树林基金会(MCF)、阿拉善SEE签订协议,成立全国首个县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。承办2024年全国“爱鸟周”自然笔记总结和2025年全国“爱鸟周”暨“护飞行动”活动。深化“野动文化+”模式,采取“成交一笔、捐赠一单”方式,与知名企业、商家达成合作,实现“生态助力+品牌推广”联名共赢,2025年已达成捐赠18.8万单。

    03理念赋能,引导ESG体系建设

    充分利用东方金诚、阿拉善SEE、中华环保联合会等资源,开展ESG专题培训交流会,举办晋江市2025年世界环境日“践行ESG 绿动未来”主题活动,展示企业ESG实践成果,指导企业开展ESG生态体系建设,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,为企业开辟产业生态化新路径。


    晋江将持续践行两山理念,推进三绿并举、四库联动,更加注重提质、兴业、利民,活化利用山体林地、城市绿地、滨海湿地三大空间,全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,把晋江绿水青山建得更美、金山银山做得更大。

 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